三湾改编及对人民军队创建的历史意义
记者:柳万吉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组织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和旧军人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与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开始形成。
早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开始意识到对军事力量掌控的重要性,并围绕这一中心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然而,党在这一时期只是对“真正革命的工农军队”有了初步设想,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后,于同年10月遭到强大的围攻而失败。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没有把剩余下来的部队带到湘南去,而是通过三湾改编把军心稳定下来,然后开上井冈山,实现工农武装割据。在此之前,我们党虽然整合和影响了一些国民党军队,并在军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但党组织(支部)都是设在团一级,团政治指导员办公室直接管连队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只做宣传教育工作,因而政治工作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连一级没有党的组织,就难以直接掌握士兵,团一级即使设了党的组织也难以掌握部队。可以说,我们党掌握或影响的叶挺部队、贺龙部队之所以在三大起义中被逐次击溃,缺乏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一个主要原因。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这里地处湘赣边区的九陇山区,是茶陵、莲花、永新、宁冈四县的交界地,起义部队到达时,减员较大,人员不足1000人,组织很不健全,思想相当混乱。当时,部队没有建立基层党组织,党不能切实掌握部队,雇佣军队的影响还严重存在,加之作战失利,连续行军,斗争艰苦,一些意志薄弱者开始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改进部队存在的问题,不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不仅难以适应艰苦的环境,而且无法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为了巩固这支新生的革命力量,适应斗争需要,毛泽东在到达三湾的当天晚上,就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分析了部队的思想情况,增补了前委委员,并针对部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决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
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
(一)部队缩编
将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
第一师第一团,全团缩编为七个连。第一团辖第一营和第三营,缺第二营,每营编三个连,另单独编有一个特务连,也叫第四连。团直属队有团部、政治部、辎重队和卫生队等。
改编后,第一团团长陈浩,副团长韩壮剑(原名韩毅),参谋长徐恕;第一营营长黄子吉,党代表宛希先;第三营营长张子清,副营长伍中豪,党代表何挺颖;辎重队队长范树德;卫生队队长王XX,党代表何长工。特务连连长曾士峨,党代表罗荣桓。
(二)支部建在连上
党支部建在连上,设立党代表制度,排有党小组,班有党员;营、团以上有党委,全军有毛泽东担任书记的前敌委员会,从而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这是古今中外军队中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创造,它对于党整合军队并在军队中顺利实现自己的意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后来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对调整军队和党组织结构所起的重要作用也作了肯定,他说:“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三湾改编后,军队在连以上设立党代表,担任党组织书记,专做连以上各级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样,党代表制度就使得人民军队中各层级逐步形成了双首长负责制并一直延续至今。特别是在连一级,因党的支部建设在连上,党代表更为重要。这在实质上加强了党对军队的整合,有效实现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同时,特别注意在班长、战士中发展党员,这样党和士兵群众的联系便更加紧密了,大大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
(三)官兵平等
三湾改编后,红军连以上都设立了士兵委员会,红四军的军级士兵委员会主任是陈毅,他在1929年9月1日所写的《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士兵委员会的组成和任务:“在军、团、营、连均设士兵委员会,官长同时为士兵委员会成员。全连士兵大会选举5至7人或9人为连士委执委,推主席一人。以全营人数按每5人举一代表组成全营士兵委员会,推举11人至13人组织营士执委,推举1人为主席。按全团人数每10人举代表一人组织全团代表会,推举17人至19人组织团士执委 ,推举1人任主席。全军按30人至50人举一代表组织全军代表会,选举19人至21人或23人组织军士执委,选一人为主席,军士执委选5人至7人为常委。
士兵委员会是党代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开展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防止和克服旧军队中打人骂人的军阀习气,实行官兵平等。分伙食尾子,管理伙食,实行经济公开,人人参与经济管理。自从实行了民主制度,士兵群众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其革命热情大大地激发出来,士兵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对部队建设的责任感也明显加强了,部队中出现了一种官兵一致、上下平等的新型官兵关系。
三湾改编对于创建人民军队的重要历史意义
三湾改编是在人民军队诞生之初,从组织上、体制上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将一支旧式军队和农民武装为主要成分的军队,改造成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性实践,标志着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开始形成。通过三湾改编,党的组织在部队形成了系统,党支部掌握了部队基层,党对军队的领导制度得以确立。改变了旧式军队的习气和农民的自由散漫作风,部队面貌焕然一新,凝聚力、战斗力空前提高。
虽然改编不可能全部提出和解决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所有问题,但在改编中确定的政治原则和民主制度,对于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用民主主义制度摧毁旧军队的管理基础,起到了开创性的重要作用,它奠定了工农红军政治建军的基础,也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在我军建军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一页。
三湾改编确定的民主主义思想,对团结广大士兵群众、瓦解敌军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时又丰富了我党早期的统一战线思想,通过改编后的斗争洗礼和总结提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统一战线原则和我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湾改编,是毛泽东第一次把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纳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与实践,他没有在秋收起义后,按照原计划去攻打长沙,也没有去与叶挺、贺龙领导的部队会合,而是以变革各种措施打造一支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无疑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的新篇章。
三湾改编以后,这支在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在毛泽东同志带领下,开赴湘赣边界罗霄山脉的井冈山,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武装夺取政权的艰苦斗争,为中国革命的成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