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 官网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纪念建党100周年系列讲座之二

来源:实事求是 官网 更新时间:2021-05-01 23:10:47 浏览次数:386

                            作者:柳万吉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华民族该向何处走?正当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而在苦闷中探索、在黑暗中苦斗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了。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也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或布尔什维克革命,获胜的苏联红军一方称之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1917年俄国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因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故称"十月革命"。是以列宁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东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事实,此前,在中国还没有人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有过正确的阐释。这次革命由于发生在同样饱受封建压迫和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而对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十月革命中俄国工农大众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所进行的英勇斗争和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十月革命的胜利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而马克思主义正是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而创立的。这就有力地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民倾向于社会主义,进而促使他们去认真了解和研究指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逐步认识到,决定中国命运的已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那么多爱国志士救中国的目的为什么达不到?大家开始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求答案。

1_20210501_215518466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一大批先进分子成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陈独秀在其《谈政治》一文中说:“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表明他已经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湖南学生运动领袖毛泽东在比较各种新思想的过程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世界观的基础。邓中夏、蔡和森、恽代英、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青年和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等一批老同盟会会员,在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和在实践中的比较,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确定了方向。

           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重要贡献

       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举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他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并参加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是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左翼人士。在对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进行深入观察、认真研究和缜密思考后,从1918年7月开始,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邑者”;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2_20210501_215518469

       他满怀信心地宣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1919年元旦发表的《新纪元》一文中,他进一步指出,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它将“带来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李大钊又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9月、11月 他在第六卷第5号、第6号上连续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他的历史论、经济论和政策论,即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对马克思主义做了相当完整的介绍和比较确切的阐释。针对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中改良主义的主张,李大钊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的文章,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是时代的旗帜,宣传主义与研究问题是交相为用、并行不悖的。研究问题必须有主义作指导,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围绕着他的实践。

3_20210501_215518472

    这就初步表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必须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并在这个结合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思想。这一争论,扩大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推动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些进步青年去接受马克思主义,使他们在经过各自的摸索过程中,逐步划清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进程的推动作用

       中国的五四运动是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毛泽东在当时就曾说过,俄罗斯以民众大联合打倒贵族、驱逐富人这个事实,使全世界为之震动。革命浪潮由此风起云涌,“异军特起,更有中华长城渤海之间,发生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4_20210501_215518462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处理战后的问题,1919年1月在英、美、法、意、日等国的操纵下,召开了巴黎和会。中国因参战时参加后来的战胜国协约国一方,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等七项要求和取消1915年袁世凯政府对日本承认的“二十一条”,竟遭到了拒绝。会议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中国代表团提出抗议。但是,北洋军阀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合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了。

       5月3日,北京大学及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代表举行集会,决议致电巴黎专使,要求拒签和约,一个学生当场咬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学生们情绪激昂,决定次日举行示威游行。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学生3000多人齐聚天安门前举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要求惩罚曹汝霖、张宗祥、陆宗舆三个亲日派卖国贼。示威队伍到东郊民巷使馆区西口被阻,遂改道奔向赵家楼胡同曹汝霖住宅。学生们冲进曹宅,没有发现曹汝霖,却撞上了张宗祥,随即把他痛打一顿。一学生“看到卧室陈设得太华丽,十分气愤,就用火柴把绿色的罗纱帐点燃了”,引发了大火。北洋军阀政府派出了大批军警进行镇压,有32名学生被铺。但学生们并没有屈服,他们在斗争中联合起来,成立了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组织2.5万名学生举行了总罢课,学生们走上街头举行爱国讲演,开展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宣传活动。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全国各地舆论的支持,天津、上海等地的学生纷纷响应北京学生,举行了进一步的抗议行动。这时,一个重要的事实发生了,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自动举起声援学生的罢工,几日内,罢工工人达到六七万人。随后,北京、唐山、汉口、南京、长沙等地工人也相继举行罢工,许多大中城市的商人举行罢市,形成了罢工、罢课、罢市的高潮。斗争如辽源之火蔓延全国,扩展到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

       五四运动就这样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北洋军阀政府不得不于6月10日释放被捕学生,并宣布罢免曹汝霖、张宗祥、陆宗舆职务。6月27日,旅法华工、留学生、华侨数百人前往中国政府全权委员陆征祥所在医院,要求拒签和约。第二天,中国代表团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期间,中国工人阶级以巨大的声势参加反帝爱国斗争,并在斗争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运动本身也逐步由经济斗争上升为政治斗争。这对中国先进分子认识工人阶级的历史作用和强大力量,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促使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创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它虽然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的发生,引起了列宁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重视,并直接促使共产国际派人到中国了解情况。

       此时,一个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成立的时机已经成熟,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即将迎来一缕新的曙光。



版权所有 @ 2018-2025 - 实事求是 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