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毛主席的读书方法 你的读书也能事半功倍
《新农村科技》杂志,专设红色能量栏目:传承毛泽东思想,弘扬毛泽东精神!诚挚地欢迎崇敬毛公的同志来稿。
学会毛主席的读书方法
你的读书也能事半功倍
郭树寨敬转:张锦云
众所周知,伟大领袖毛泽东从少年时期就非常热爱读书,他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读书自然是好事,可一味死读书而不讲方法,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而且读书很难出效果。毛泽东之所以知识渊博、眼界开阔,原因在于他不仅爱读书,还在读书的过程中摸索和总结了一套自己的读书方法。这套方法放在今天来说也是非常实用的。 对于缺乏读书方法或是还没形成自己有效的读书方法的朋友来说,借鉴毛泽东的读书方法是非常有益的。以下我将对毛泽东的读书方法加以介绍,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来跟大家谈谈适合现代人的读书方法。
读书要敢于和懒惰做斗争
用“钉钉子”的精神去挤时间
对于现代人来说,工作和家庭事务占据了很多的时间,很多人感叹自己太忙了,没时间读书。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想自己把下班后的时间花费在了哪些地方,我们往往会发现,我们并不是没有读书的时间,而是不能够合理有效地去安排和分配我们宝贵的时间。
所谓的没时间,不过是懒惰和舒适打败了我们求知的愿望。对于这个问题,毛泽东说:“在忙的中间,想一个法子,叫做‘挤’,用‘挤’来对付忙。好比开会的时候,人多得很,就要挤进去,才得有座位。又好比木匠师傅钉一个钉子到木头上,就可以挂衣裳了,这就是木匠向木头一‘挤’,木头让了步,才成功的。”
那么,怎么挤读书时间呢?在每天工作、吃饭、休息中间,挤出时间来学习。
比如说,上班时先将一天的事情列成清单,并为每项任务分配好大致的完成时间,制造紧迫感,避免低效的工作造成时间的浪费,从而腾出一些读书的时间;午饭后、午睡前的半个小时,可以将手机扔到一边,静静地读一两篇文章;下午下班前,一天的工作基本都扫尾结束了,可以读点闲适的散文坐等下班。
对我们来说,还可以充分利用有声书的好处,在洗漱、吃饭或是睡前半小时的闲暇时光,以“听”代“读”,用耳朵代替眼睛去“读”书,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读书要勤于动笔记录
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
除读书休闲以外,一般读书时最好备上纸和笔,做好记录。有的朋友看书时生怕在书上做记录将书弄脏,其实这大可不必,因为做记录能够强化我们对书中内容的记忆,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将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读书时不动笔,很容易流于表面,眼睛飞快地扫过去,也很快就遗忘了。
毛泽东一生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他喜欢给书中重要的内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语,或是把书中精彩的地方摘录下来,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对此,我建议大家采用这几种做法:
1. 建立一套符合自己习惯的符号体系
比如,在文字下方画波浪线代表自己非常欣赏的句子,在一段文字的首尾画三角形代表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文字下方画直线代表一般重要的内容,画圈表示存在疑难的地方等等。
符号不要过多,以简单、容易记住为主,约定好符号代表的意义后一定要按标准执行,不要混淆符号的使用,这样下次再阅读的时候便于我们识别重点和难点。
2. 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语或心得
毛泽东读《伦理学体系》这本书时,作了约有一万五千余字的批注。翻看这些批注,足以看出他读书的深入细致。
批注怎么写?主要有这几种:
一是对书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概括,用自己的语言写一段提要,这能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核心观点;
二是对书中的重要观点或自己感兴趣的观点进行表态,赞成或否定均可,要说明理由,这能提升我们的思辨能力,避免一味地跟着书本亦步亦趋而缺乏独立的见解;
三是对于书中的有关论述可以援引例证,比如将自己联想到的其他书的观点或是生活中的事例写在一旁,这能调动我们的记忆,丰富认知。
读书要善于联系书本、联系实际
做一个有心的“联系员”
1958年11月,毛泽东同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等人谈话时提出读书要当“联系员”这一的观点,指出读书时既要联系书本,也要联系现实。“联系”的核心要义是对书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读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一) 联系书本
1. 对同一主题、同一人物或同一事件的不同观点进行对照读
毛泽东对历史类书籍非常感兴趣,他读美国历史的书时,不光读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著作,也读资产阶级学者的著作。读研究拿破仑的书,苏联的、法国的和英国学者写的《拿破仑传》和有关著述,他都找过来一起对照着读。
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不同意识形态环境、不同文化的影响下,学者的观点自然会存在差异,而通过广泛地对照阅读这些观点各异的著作,就能激发自己的思辨能力,避免先入为主地被某一种观点影响。
2. 适当读一些与自己观点相反的书
读书和做人一样,不能只听自己爱听的话,也要听听自己不爱听的话。读书若只读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书,读再多也无益于思想层次的提升,反倒读与自己观点相反的书能够使自己站到对立面上,从另一个角度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审视,从而加深认识。
毛泽东同志就非常重视阅读一些和自己观点相反的书。1965年,他曾让中宣部编辑出版蒋介石的全集,号召党员干部读蒋介石的言论。毛泽东还多次强调,不读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书,就不能真正懂得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二) 联系实际
读书不仅要善于联系书本,还要善于跳出书本,联系实际,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把书读“活”。
毛泽东在读《史记》时,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读出善于调动各方力量、协调各方资源,并将其集中到主攻方向上来的领导方法。因此,针对现实工作中存在分散主义的情况,他要求领导干部也来读《史记》,借鉴秦始皇的领导方法。
由此可知,读书不仅在于多读,更要会读、善读。借鉴他人的读书方法,摸索和总结自己的读书方法,让方法成为读书的助推器,这样才能读好书、常进步!
如果你也爱读书,欢迎你在下方留言,谈谈你的读书方法。
同时也欢迎爱读书的朋友关注我,一起探索读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