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 官网

愿将真爱谱新篇——记公安部二级英模王炳义的先进事迹

来源:实事求是 官网 更新时间:2019-04-01 19:41:22 浏览次数:469

                                          愿将真爱谱新篇

                      ——记公安部二级英模王炳义的先进事迹

                                                  记者:郭树寨  孙海中  通讯员:张相军

      2018年8月下旬的一天,初秋的暴雨整整下了4个小时,河水像脱缰的野马,汹涌澎湃无尽的狂奔……

      蛟河市前进乡平地沟村一位11岁小姑娘,不慎被河水卷走了。在附近执行工作任务的蛟河实验区森林公安分局的民警闻讯后,立即到达了搜救现场开展救援。56岁的王炳义甩掉上衣和年轻民警一样跳入冰凉的激流之中,奋力搜救。

      王炳义英勇果敢的行动不是偶然的,他1982年应征入伍,在部队他是一名优秀的武警战士。1985年8月,他与战友们在驻地辽宁瓦房店市抗洪抢险中,在惊涛骇浪中救出三名儿童。个人荣立了三等功,同年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5年10月,王炳义复员分配到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成为一名光荣的林业工人。

      1989年1月,王炳义工作表现突出被选到当时的派出所(吉林林学院实验林场派出所)工作。至今,他已从警30年了。 

      他凭着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践行一位公安民警的职责。他两次冲进大火之中,奋不顾身的抢救人民的生命与公共财产;是他,三次趟过冬天冰冷的河水,去追捕盗伐林木的嫌疑人;又是他,从毒烟滚滚的二层棚上,救出熏昏过去的乡亲,自己被毒气熏倒;也是他,置生死于度外,勇斗盗猎的歹徒,用鲜血为党旗涂上鲜红的色彩! 

                                                        血染大山铸英模

      1997年3月16日,时任外勤民警的王炳义在辖区(张广才岭岭东的林道上)巡逻,发现两名背着滑雪板、牵着猎犬,持着猎枪的非法盗猎的青年。王炳义出示警官证后,上前询问。并且要求他俩到公安分局接受调查,两名凶悍的歹徒二话不说,挥拳便打,三人展开了激烈搏斗,王炳义凭着在武警部队练就的擒拿格斗本领,以一对二奋勇抗击歹徒,歹徒眼看着处于下风将被制服。其中一名歹徒穷凶极恶,向王炳义举起猎枪扣动了扳机,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右胸。王炳义倒在了血泊之中,盗猎者仓皇逃走了。

      被冷风吹醒后的王炳义捂着鲜血淋漓的右胸,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活下去、我要为捍卫这大山活下去、我要为森林公安事业活下去、我要为抓住歹徒活下去、我要为鲜红的党旗而活下去!于是他强忍剧痛,向山下爬去,身后留下了一道血迹。不知什么时候,爬到林地边上昏死过去。后被两位好心农民发现,救起送往县城医院。

      经过7天7夜的抢救,输入血液七千余毫升,手术时被摘除了一个肺叶。当时血液告急,老百姓知道他的英勇行为后,踊跃为王炳义献血,献血的队伍排成了长队。因抢救及时,他才从死亡线上挣脱回来。后被鉴定为六级伤残,并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因王炳义敢于面对牺牲,勇斗歹徒,1998年1月15日,被公安部授予“二级英雄模范”的光荣称号。参加了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国庆观礼,受到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此后又获得上级公安机关多项殊荣。就是这样一位名震遐迩的英雄模范,不居功不自傲,新的征程不歇脚,继续用伟大的爱心,从平凡的小事中谱写着人生的新篇章!

                                                    十余年义务献血不留名

      俗话说得好:“警爱民民拥警,警民团结鱼水亲。”作为一个老党员,老英模王炳义深深懂得肩负森林警察的职责,捍卫“绿水青山”是自己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而另一个方面,他把爱心献给父老乡亲,用无私真爱去感召周边群众,并回报社会,用实际行动树立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

近10余年来,王炳义每年都无偿献血,有时一年献2次。为了避免家人惦记,这件事他一直瞒着妻子,也瞒着同事,并把献血证悄悄撕掉。

      一次公出后,王炳义义务献血四百毫升,回到家妻子让他挪动酸菜缸,妻子一看他使不上劲,脸色也不对,问:“你这是咋的了?”在妻子百般追问下,他才说出了义务献血的实情。妻子听了后责怪起来:“你都扔下50奔60的人了,献啥血啊?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娘俩可咋整啊?”

      看着妻子不高兴的样子,王炳义耐心的安慰说:当年“抢救我生命的时候,父老乡亲们给我输了七八千毫升的血,献血的群众排成长队。今天咱转危为安了,义务献点血不也是回报社会,回报父老乡亲吗?”

       义务献血的事情,领导听说后问王炳义,他却避而不答。之后,领导派人到吉林市血站调取王炳义的献血记录,才发现从2010年开始到2017年,王炳义先后无偿献血9次,累计献血五多千毫升。吉林市血站工作人员说:“2010年之前,血站还未建立数据库。”之前,王炳义多年就义务献血了,他的献血次数无法查询。

                                                        严格执法献爱心

      作为30多年的老公安,王炳义先后做过警员、治安科长、森保科长,多年来办理的各类案件百余起。但是,被处理过的当事人没有一个怨声载道。他们都这样说:“王科长办理的案件公平、公正”。

      2006年4月18日,靖安村村民李某借盖房之机偷盗木材,李某到案后,同案人的家人,都来送饭、送衣服,而他没有人管。看到这里,王炳义回家让妻子做了大米饭,炒了一个菜,把热腾腾的饭菜送到李某的面前:“犯了错误,但饭总还是要吃得,人是铁饭是钢嘛。”这个当事人接过饭菜热泪欲滴,吃完饭后主动坦白交代违法事实,案件也很快得到公正处理。

      2005年春天,三河村民张某,为了获得主犯孙某的报酬,盗伐木材数额较大,将被起诉判刑。4月18日,王炳义那天到张家执行公务,准备将张某带走执行刑期。王炳义来到张家说明来意后,他看到这边张某戴着冰冷的手铐站在门口呆若木鸡,那边妻子哭得像个泪人。再看他家里除了一点简陋的家当啥也没有,可以说家徒四壁,“孩子还能念中学了吗?这娘俩可咋生活啊?”一连串的问号在王炳义脑海中飞快旋转,临上警车之前,王炳义掏出了还带着体温的两千元工资冲他说:“小张,你盗伐木材行为的不值得同情,但孩子得念书,娘俩得吃饭。”说完把钱塞到小张妻子手里,补充道:“要供孩子念书,正确对待这件事儿,要勇敢的面对生活。”

      正是王炳义这严格的执法加爱心的感召之下,深深打动了张某。他积极配合改造,提前八个月出狱,回来后他带领家人种地、跑山,做短工,生活逐步好转,他逢人便说:“多亏了王炳义科长的关怀,使我脱胎换骨,回归了农民本色!”

                                                            现实版的活雷锋

      在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一提起王炳义,人们都夸他是尊老爱幼的榜样,更是现实生活中的活雷锋。他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

      一次,他与一位青年民警办案回来,路上碰到一个陌生青年开的车前轮胎坏了。小伙子显出无可奈何的样子,王炳义见状主动停了车,走到小伙面前说:“看样子你是不会换备用车轮胎,对吧?这要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你就遭罪了,来我教你怎么换轮胎儿。”王炳义边指导边忙活,一会功夫轮胎换上了。小伙子掏出五十元钱,表示酬谢他。王炳义笑着说:“警察帮百姓做事,哪能要钱呢?”

      王炳义上车开走后,年轻的民警请教道:“王叔,这种事,你不管也行。”王炳义对那位年轻民警说:“你可别忽略了这小事,它拉近了警民之间的距离,也是警民同心的表现。“我又向您老同志,学了一招。”年轻民警心悦诚服地说。

      王炳义得知六号楼住着一位老大娘,儿子在外地工作,老人年近七旬行动不方便。王炳义就抽时间给老人当后勤,帮助老人收拾屋子,有时帮老人买菜。时间长了,老人就像身边多了一位亲人。她逢人便说:“我可是有两个儿子了,我亲儿子管吃穿住,干儿子炳义管干活。”

      社区里象张大娘这样的孤寡老人有四个,王炳义就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照顾这些老人。逢年遇节,他还带领年轻民警多次到前进乡敬老院慰问。

      每当人们用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来诠释王炳义行动的时候,他总是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作为一名民警,就应该行德在先。”几句朴实、真切的话语,道出了他多少年来对百姓装着的爱心;道出了他对父老乡亲的一往情深。

                                                           以身作则传帮带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近几年,蛟河实验区森林公安分局不断充实新警,他深知作为一名老警察,必须带动、推举、帮助年轻的民警,这是一份责任。

      为了让年轻民警一门心思的干好一线工作,王炳义主动从科长的岗位退下来,把科长的担子交给了年轻民警,让他们在工作中锻炼成长。同时,千方设百计地当好他们的后勤兵。

      王炳义不辞辛劳,不管分内分外,见活就干,地板有灰他去拖,被单脏了他去洗,警车挂了泥土他去擦。整整30年了,他都是早来晚走,把辛苦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同志。

      每当民警值班,他都提前半小时去接班。青年民警关怀的说:“王叔,你总提前半小时到岗,不是你值班你也来,太累了。”王炳义笑着说:“能让你们按时吃上热乎饭菜,精神饱满的投入工作,我累点也值得。”

      青年女民警张威刚分到公安分局工作,需要租房子。而管理局的居民都愿意住宽敞大屋,不愿将房外租,王炳义把七栋楼跑个遍,终于为张威租到一处房子。但房东说:“我那些东西在屋里堆得满满的,你们咋住人啊?”王炳义自己动手,搬了两个多小时,他大汗淋漓,将东西一样一样地搬进了自家的仓房里,给张威解决有了住处。

      王炳义在日常生活上,对年轻民警关怀关怀备至。2003年初春,他跟王宏光四人蹲坑抓捕嫌犯,从早到晚十二小时,带的面包火腿肠都吃光了,逐渐饿的体力不支了。在这紧要关头,王炳义把没舍得吃的两根火腿肠递给了战友王宏光说:“你年轻人饿得快,你先吃了吧,不要管我”。经过十几个小时蹲守,嫌犯终于出现了,王宏光冲了上去把他扑倒在地。事后王宏光感慨的说“多亏了那两根火腿肠,要不然真就追不上那嫌疑犯!”

      单位评先进和优秀时,王炳义从不争取。而且主动和领导说不要评他。王炳义以点滴平凡的行动,践行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钢铁誓言。他以正能量的言行举止,诠释着一名人民警察对党忠诚,热爱人民的情怀!他以拳拳的爱心,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安队伍中的楷模!

      这正是:

                  英模精神永传扬,碧血丹心暖四方;

                  赤诚勤勉忠于党,拳拳真爱谱新章!



版权所有 @ 2018-2025 - 实事求是 官网